首页

高跟插马眼

时间:2025-05-22 21:58:53 作者:艺术家讲述南侨机工纪念雕像背后故事:赤子侨心卫家国 浏览量:29402

  中新社广州7月16日电 题:从“北上南下”看大湾区融合发展新态势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跨境理财通”“港澳药械通”落地实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顺利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硬联通”“软联通”持续加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深中通道(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珠江两岸“串门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新成果之一,深中通道自6月30日开通以来,车流量保持高位运行,珠江口东西两岸掀起“串门热”,有力促进大湾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动。

  近年来,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推动下,大湾区建设热潮翻涌,11座城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迈上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台阶,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从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间,大湾区经济总量新增3.2万亿元,相当于“新造了一个深圳”——2023年,深圳GDP达3.46万亿元;同期,大湾区新增常住人口约1600万人。

港珠澳大桥(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优质生活圈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实施,“北上南下”双向奔赴热潮不断,为大湾区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自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7月7日下午,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大湾区融合迎来新里程碑。

  香港中文大学肿瘤病理博士后陈博南是珠海市博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他表示,自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他几乎每周都会从香港过桥前往珠海。以前这样的行程至少需要半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科研工作的时效性,为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便利。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曾经杂草丛生的滩涂上,一栋栋产业楼宇拔地而起。更引人关注的是高端科创资源的加速汇聚,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名科研人员。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告诉中新社记者,大湾区加快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要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他希望充分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

  明年合办全运会

  逾5年来,广东积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比如,广东推动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覆盖经济、教育、科创、民生、就业、政务等各领域;联合港澳先后发布183项“湾区标准”;持续推进职业资格认可,累计超39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

  2025年,粤港澳将首次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有望进一步加速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我们将与广东方面探讨体育场馆的使用,通过引进更多国际赛事,在大湾区建立更多体育IP品牌,从而推动三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消费。”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近日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足球交流赛开幕式上说。(完)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一对大熊猫将于4月29日启程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

上海市道教协会成立于1985年4月,推动上海道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人才培养、宫观管理、对外交流、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启新篇章。

海南出生的宽吻海豚“灵宝儿”满月:活泼胆大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符园园)3月19日,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财金分委会项下首届中国—巴西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庆典晩会新闻发布会在东京举行

周刚说:“祖父一生笃信‘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人生格言。”在抗日战争时期,曹利生调任196师1136团团长,率部于河南孟津一线布防。1938年8月,日军攻陷开封后,以7000余兵力直逼孟县,曹利生带领将士英勇作战,坚决阻敌于河防之外。

习近平同苏里南总统会谈:推动中苏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同时,国铁集团郑州局还将密切联系地方交通、文旅部门,强化客流、运力信息共享,加密旅客密集到达时段公交、出租车接驳频次,多渠道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西安城墙管委会文旅发展部工作人员 朱媛:我们发起成立了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形式,向世界展示西安城墙历史风貌及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千年历史文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